比思論壇

標題: 注册结构性宏观科普之“国债收入倍增器的原理” [打印本頁]

作者: xxxni    時間: 2019-2-12 13:24
標題: 注册结构性宏观科普之“国债收入倍增器的原理”
这篇反响非常糟糕

未经孙国峰信用货币理论洗脑的兄弟们大呼学总你叛变了



还觉得货币银行学

凯恩斯

弗里德曼

张五常等货币观有道理的请尽快先补一下

阅读之前也建议先看看“股市收入倍增器”这篇预热一下

比较简单

https://xueqiu.com/2554781328/120946973
要点是“采取减税降费并增发国债弥补赤字时

相当于政府扛起债务而把对应的资产给企业家和工薪阶层支配使用

短期内会产生居民收入倍增的效果


但大多数政府都玩不好这么高级的工具

那么多选民需要收买

那么多同僚和支持者急于扩权

那么多位子需要自己人去卡着呢

像拉美那样借入外债来兴建国企(即使明知道国企没法赚钱偿还外债)

像希腊那样扩招公务员并且派发福利

才是常态

连日本这种百里挑一的优等生

都浪费在大量的低效基建里

结果起不来了

所以顾虑是真的

我也知道

但该科普科普嘛...
1)“国债不是印钞

胜过印钞”
钱并没有减少

从买国债的人的账户上

进了财政

财政又花掉了流回社会

但企业和工薪账户里钱

却因为减税降费而突然变多

而且是确确实实的多了

与此同时

买国债的人并不觉得自己钱和财富少了

然后是一轮一轮的行为改变

市场机制下

企业家觉得自己利润率提升了

接着就是扩大投资

研发和雇佣

当然会有些老板去买房买车改善生活

不过他的市场份额会被扩大投资的老板替代掉

所以不影响结论

直到企业家们继续扩大投资也没啥利润的时候

才会停下来

形成一个减税政策红利的周期

2)但即使日本这么浓眉大眼的都搞不好


一位山形县的干部

原本是“就算切腹也要推动新干线和高速公路工程”

但上头就是不批

批给他的是土地整治和水坝

金泽(石川县省会

日本的县等同于我们的省)到福井的新干线2600亿日元预算就是批不了

但八场水坝4600亿日元就能批下来

我猜可能是管交通建设的局长预算不够

而管国土整治的局长预算多余

你们地方政府还有当地居民再忍几年吧

就这样日本在泡沫之后把国债爆了表

有几年基建开支比英美加法德意六国的总和还多一倍

实际算盘一是官僚体制僵化

二是替自民党收割兼业农民和建筑工团的选票

当然名头可以做的很好听

比如基建能够拉动经济啦

日本地质多灾啦

改善农村收入啦等等

不过国内还很多人迷信“基建带动经济增长”的

就和迷信“产业政策导致日本成功”的一样

没能看穿其实是日本官僚创造出来的借口


发行受到市场约束的国债和地方债

其实是现代良治运转的构成要件

十八世纪时英国国债一度达到岁入的15倍

美国联邦预算一度七八成用来还债

想胡闹的野心家得考虑马上就没人买债关门破产的后果

这种外部压力有助于造就一个注重信用

摒弃独断

保护产权的现代政府

还有相对保守现实的纳税人群体

缺乏这种约束机制的通常会有隐忧

至于抄了宪法文本和选举流程就能以为能迈入现代的

可就有点儿沐猴而冠的意思了

3)那正确的财政政策应该符合哪些原则?
简要说

一是不要恐惧政府负债

像里根那样通过减税降费背上了负债

就等同于把一笔资产送给企业家和工薪持有和使用

通常会更为高效而且持久

里根之前那么多任总统攒下不到1万亿美元的国债

里根自己一人就干到接近3万亿

当时许多远见之士几乎声泪俱下的反对

觉得美国要丸

而实际上里根让美国重新崛起

还无意间拖垮了苏联



二是切记负债一定要用于长期资产

比如市政道路

学校医院大楼等有形资产

或者扶持生育和教育等长期人力资本

不能用于提升福利

养老金

公务员编制等(补偿缩编的公务员倒是可以)

这些背起来容易甩下去难

三是长期资产一定要用长期债券而不要用当下税收来支付

给后代留下长期资产却不留下对应的长期债务

不仅有违伦理

有违天道

也不效率

而且企业家谋利的冲动

是投资

研发

雇佣等经济增长的源头

用税费切走他们的利润实在是代价太高昂了

要坚信“收税就是为了吃饭财政

长期资产交给民间或者发债”

四是尽可能用市场化方式发行地方债

上级既不财政担保

也尽量不插手审批

也不设置限额

债券投资人认可地方政府修建公路

学校或者医院大楼再招标运营等的计划

就出资买债且自担风险的话

那自然是多多益善

用白话讲

还有谁能拿着自己的钱为政府大笔垫资

耗费脑力帮着发现增长机会

拒绝贪污浪费

还不要工资

不求政绩和名声

还不算计着编制

级别和权力等好处呢?只有一点儿不好

就是会让发改

审计

监察

组织部没那么忙了…



理解这些原则

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债在这个“比烂的世界”里仍然最受欢迎

综合考虑懒人福利

官僚系统

人口规模和生育率

教育水平和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

而德国和日本的国债的支撑就可疑的多

特别是长期1.2-1.5的生育率和僵化的官僚体系

常识告诉我们

年轻的

高增长的可以多给贷款

老龄化的

低增长的就要少给

用同一个负债率指标去评估不同的经济体

简直就是小学生级别的笑话

顺便也能理解为何美股长期表现远好过其他发达经济体

价值链中政府抽税最低(市政建设都通过房产税和地方债利息由地主承担了)

地主租金也最低

产业用地价格大约是台湾的5%

一坪(3.3平米)5-25万新台币

与一英亩(约4000平米)5-30万美元的差别

由此导致美国企业利润率最高

价值基本都被企业家

工薪

股东拿走了

创新激励也最丰厚

养老金增值率也最好


4)国内的问题是开倒车

经营性净国资比国债多



国内流行的一个错误观点

是以为政府负债太多了是严重问题

然而真相是政府不负债才是致命问题

30万亿的国债和地方债

再加约二三十万亿的地方隐形债务

比65万亿的经营性国企的净国资还要少

实际上政府净负债是零

也就是说

国债和地方债这个收入倍增器不只是没开动

而是在开倒车!
积累的净国资超过国债

导致了当下的困局

工薪阶层看到的是房价房租太高(归功于国土部)而收入增速太慢(因为企业家群体不肯加薪抢人)

而企业家看到的是利润微薄难以支撑更别说投资扩张(因为消费无力而又税费太重)

各级财政看到的是每月2万亿的现金流即将难以维系(税收每年18万亿

土地出让金6万多亿)

央行感受到的是200万亿的债务每月需要滚续约4万亿的压力已经到了悬崖边缘

国资系统看到的是经济下滑导致亏损下岗的风险和降杠杆的压力

而川普看到的是你们一边各种护着国资又一边无力进口...而且几乎所有压力都快吃尽了缓冲余地

一个击穿另外几个也很难扛住


为什么不肯改

宁愿闷头一直沿老路走

又不能讲

唉唉

而且讲也太累

感兴趣的先把北大周黎安教授《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读完

切记要2017年出的第二版

至于转型中的中央部委的官员激励与决策

估计是都只能私下研究推敲没的可能公开

要点就这些

除了书以外

还推荐了几篇旧文

全文见:


作者:学经济家
链接:https://xueqiu.com/2554781328/120949700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