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盘活空前布局
吕达仁院士解释说,专项涉及了遍及全国的温室气体、气溶胶排放、生态固碳调查测量与分析,需要得到具有全国代表性各类精确数据,采用国际先进的观测仪器,观测与分析方法和规范,得出国际科学界认可的科学数据和统计结果。这是一项宏大的极为繁重的科学工程与调查。
以气溶胶地面浓度观测网为例,研究者们共布设了20个一级观测站和16个二级观测站,其中不乏一些地处西藏阿里、珠穆朗玛峰等偏远地带的站点。有些位置过于偏僻的站点,人力紧缺,不时还会发生突然断电等意外,都给项目的进行造成了重重困难。
面对规模空前的项目,中科院的创新管理模式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廖宏回忆,项目进行过程中,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会随时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群策群力,力求在最短时间里拿出解决方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廖宏说,“这种模式激发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一个大项目中的重要细节问题都落实到位。”
碳专项不光尺度大,涉及的领域也极广泛。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研究员魏伟告诉记者,在推进“能源消费与水泥生产碳排放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走进众多企业,进行测试和调研。怎么争取企业的积极配合,是项目中最为关键、也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项目启动之初,在中科院的支持下,项目组积极联系了国家发改委等众多部门。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向各类大型企业出具的数百份介绍函,帮助科学家们叩开了这些企业的大门,但是仍有一部分企业表现出抵触情绪。科技人员只能进一步联系地方政府,开动各方人脉,去一个个沟通它们。“这项繁琐的工作,一直贯穿了整个项目。”魏伟说。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tor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