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量子比特数,运用更多“自由度” “多个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和纠缠态制备,是量子计算的最核心指标。”刘乃乐告诉记者,由于技术上的种种限制,无论采取哪种粒子体系,对纠缠粒子的控制和测量都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对于光子体系来说,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效率问题。当操纵多个光子,单位时间内同时产生多个光子的概率低得难以忍受。 如果操纵多个光子不现实,能不能在操纵比较少数目的光子的情况下,产生尽可能多的纠缠呢? 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光子的多个自由度。你向陌生人描述某人的时候,可以告诉他某人的身高、体重、肤色、年龄……这些不同维度的信息就是自由度。 “对于光子也是一样。光子的波长、偏振、轨道角动量、空间路径都是不同维度的信息,都可以用来编码量子比特。”刘乃乐说,将光子的其他自由度尽可能地利用起来,通过控制它们形成量子比特,并保持纠缠。 2015年,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利用偏振和轨道角动量编码的单个光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多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这种从“1”到“2”的突破,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这次突破,相干操纵多个光子、多个自由度,实现所谓“超纠缠”的蓝图在科学家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但是,3个自由度的超纠缠从技术上来说有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读取其中一个自由度编码信息的时候,不能破坏其他的自由度编码。 “我们选取了6个光子的偏振、轨道角动量、空间路径3个自由度来编码18个量子比特。即让6个光子的3个自由度形成了一种超纠缠态,可以编码18个量子比特。”刘乃乐说,最难的部分是对量子比特的测量和对纠缠的验证——得巧妙地构造实验,使得对某个光子的每个自由度的测量不影响其他未测的自由度。 “这当中比较难办的是轨道角动量测量。”刘乃乐说道,这次科学家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曲线战术,利用一系列光学器件,将轨道角动量信息转化成极化信息,进而进行测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读出结果了。 最终,对于每个携带3自由度的单个光子,可以读出八种可能的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信噪比大约为4.4,保真度为0.708±0.016。“只要保真度超过0.5的阈值,就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多粒子纠缠,所以这次的保真度从统计学意义上明确给出了超纠缠证据。”刘乃乐说。 |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tore/)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