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月球科学的发展
[打印本頁]
作者:
p30900
時間:
2024-8-17 22:01
標題:
月球科学的发展
近期,中国科学家以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为研究对象的5篇学术成果在国内外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他们的研究表明,月球在大约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为完善月球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科学证据,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这个“近邻”的认识。
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即“嫦娥工程”的收官杰作,标志着无人月球探测阶段的“绕”“落”“回”三步走探月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系统论证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到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到2007年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奔月,再到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中国探月工程每一步都浸渍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凝聚着他们的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带领科学团队夙兴夜寐、风雨兼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得一场又一场胜利,终于把古老东方的“嫦娥奔月”传说和梦想变为现实,他也赢得了“嫦娥之父”的美誉。
响应召唤
加入为国找矿行列
“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对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广播里经常播放的这句话,欧阳自远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彼时正是被这句饱含期待的召唤深深地触动,他下决心响应祖国的号召,学地质,攀登山岭,为国找矿。
1952年,欧阳自远如愿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经过4年努力学习,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录取为矿床学副博士研究生,研究长江中下游铁矿与铜矿的成因与找矿方向。从1957年开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欧阳自远每天天未亮就带上一壶水、两个馒头,背着地质背包,下到坑道里观察矿脉,描述岩层,采集样品。“工作虽然非常艰苦,但我那时乐在其中,因为是在为国家把那些矿产搞清楚。”欧阳自远回忆说。
研究陨石
准备迎接空间时代
“我本来是搞地质的,后来做到天上去了,转到月球探测。” 欧阳自远这样来概括自己职业生涯中由“地”向“天”的巨大转变。对此,他解释说,这源于自己对科技发展方向的认知和判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给欧阳自远极大震动。他意识到,借助在太空高速运转的卫星,地质勘探效率将大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敏锐地预见到,人类将迈入空间时代,坚信中国将会拥有自己的卫星并将成为空间时代的重要参与者。
欧阳自远决心为开启中国的空间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通过系统分析研究美苏探测月球的计划、方案、目标、实施步骤和探测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思考中国空间探索之路并把研究陨石作为空间探索的起点。他认为,陨石是构成太阳系的行星与卫星的初始物质,蕴藏着太阳系的各类天体最基础的信息。“陨石有来自月球的,也有来自火星和其他行星、小行星与彗星的,总有机会被我们捡到,具备研究条件。”欧阳自远说。
天公作美。1976年,吉林省境内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罕见的陨石雨,给欧阳自远的研究带来了难得机遇。他带队前往当地现场考察,之后开展了对搜集来的陨石深入研究并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奠定了中国天体研究的基础。1978年,欧阳自远联合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核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开展了对一份月岩样品的研究,之后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月球科学的发展。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c.store/)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