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赛龙,在比赛中战胜了谌龙。
“大家好,我是安赛龙。我想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在外地工作的人别忘了吃粽子,照顾好自己。。。。。。”这是一条发布于今年端午节的视频。画面中,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男人正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达对中国球迷的祝愿。 他就是丹麦羽毛球名将安赛龙。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他以2比0战胜中国选手谌龙,为丹麦赢得在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的第二枚金牌。 翻开安赛龙的微博,会发现这种流利的中文“展示”对他而言已是稀松平常。而与羽毛球结缘十数年,他生命中几乎所有难忘的故事和重要的时刻都与这小小的羽球有关。
1994年,安赛龙在丹麦欧登塞出生——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是童话大王安徒生的故乡。爸爸经营着一家小公司,妈妈开着一家化妆品商店,儿时的安赛龙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直到六岁时,安赛龙被父亲送到欧登塞羽毛球俱乐部打球,这颗未来之星的羽毛球旅途才正式开始。 父母离婚后,安赛龙跟随父亲一同生活。而在羽毛球俱乐部的时光也让他逐渐燃起了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每天一大早,不到十岁的安赛龙就会骑着自行车到俱乐部训练,他每次都会比其他孩子早到一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多练一会儿球。即便是白天的训练结束后,他仍然不愿离开球场,到处寻找球友磨练技术。 彼时的丹麦羽坛最为瞩目的明星是彼得·盖德。这位曾排名世界第一的羽毛球名将,是这个国家历史上最成功的羽毛球巨星之一。而他在球场上潇洒的身影也在安赛龙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最终成为了安赛龙走上职业之路的动因。 从那时开始,年轻的安赛龙开始参加各种大小赛事,积累比赛经验的同时提升实力。2006年,12岁的安赛龙在全国青少年大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2009年的德国青少年锦标赛和欧洲 U17 锦标赛上,安赛龙连续斩获了冠军。 仅仅一年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青年锦标赛上,16岁的安赛龙成功折桂,收获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国际冠军。这也标志着这匹黑马的崛起之路终于启航。 2014年到2016年是安赛龙快速成长的几年。从瑞士公开赛到欧洲锦标赛,再到汤姆斯杯,安赛龙均登上了这些羽毛球顶级赛事的最高领奖台。里约奥运会男单铜牌赛上,安赛龙又击败了中国羽坛名宿林丹,收获一枚铜牌。 2017年在日本公开赛夺冠后,安赛龙首次站上了世界排名榜首。然而,登顶世界之巅的背后是无数的伤痛折磨。身高1米94的安赛龙,在这个项目上更容易受伤。而他脚踝的伤势也终于因为多年高压训练而爆发。2018年,安赛龙的脚踝进行了手术,这也让他短暂地退出了羽坛。 2019年伤愈复出,安赛龙重新回到了熟悉的赛场。重返球场一年,安赛龙又获得了全英公开赛男单冠军,这也是继1999年彼得·盖德登顶男单冠军后,又一位夺冠的丹麦人。不知不觉中,昔日的追梦少年已与自己的偶像并肩。
[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曾经,中国对于安赛龙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国度。 少年时代,他时常观看国羽名将林丹的比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他的羽毛球之路。而多次与中国选手同台竞技的经历,也让他深感对方实力强大。但是这个国家的语言又是如此难以理解,使安赛龙不禁产生好奇。 于是时年19岁的安赛龙开始学习中文——这门世界上最难懂的语言之一。尽管每天舟车劳顿奔波训练,但是安赛龙始终会在训练之余抽出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学习中文。后来,他发现自学效果不佳,又专门请了老师帮助自己提高中文能力。 学习过程中,这个丹麦人觉得自己的本名“Viktor”翻译成中文“维克托”很别扭,特意又让自己的中文老师起了如今的名字“安赛龙”。“安”是取自他姓氏“Axelsen”的相近发音,而“赛龙”则含有战胜王者之意。
一步一个脚印,安赛龙学中文已经8年。8年时间里,安赛龙从一个中文“小白”蜕变为了“中国通”。首次用普通话接受采访,安赛龙就惊艳了一众中国媒体。而在一次采访中,他更是直言:“我特别喜欢中国,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每次来中国比赛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 他从不掩饰自己对“第二故乡”的喜爱。他会在中国传统节日专门发微博祝福,会与中国球迷直播连线,还会和中国粉丝探讨如何学中文。他也知道,在那个遥远的国度,粉丝们亲切地叫自己“龙龙”。 疫情期间,安赛龙一度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隔离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发布微博让中国粉丝们放心:“我昨天解除隔离了,感谢这一个星期以来大家对我的关心!”相隔6000公里,安赛龙生动诠释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去年10月,与安赛龙相恋九年的女友诞下一女。他为女儿起了中文名“安维佳”,小名“维维”。在那条宣布女儿出生的消息下,有中国粉丝留下祝福:“恭喜小龙女出生!也希望她能像爸爸一样优秀,把中丹友谊传承下去!”
|